光伏系統一般分為地面電站為主的集中式發電系統和中小型分布式發電系統,現在一提到分布式發電,光伏行業的人員就認為就是分布式光伏發電,其實光伏只是分布式的一個分支,分布式發電還包含其它類型的發電形式,在發改委頒布《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中,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是這樣規定的:
分布式發電,是指在用戶所在場地或附近建設安裝、運行方式以用戶端自發自用為主、多余電量上網,且在配電網系統平衡調節為特征的發電設施或有電力輸出的能量綜合梯級利用多聯供設施。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以下分布式發電方式:
(一) 總裝機容量5 萬千瓦及以下的小水電站;
(二) 以各個電壓等級接入配電網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新能源發電;
(三) 除煤炭直接燃燒以外的各種廢棄物發電,多種能源互補發電,余熱余壓余氣發電、煤礦瓦斯發電等資源綜合利用發電;
(四) 總裝機容量5 萬千瓦及以下的煤層氣發電
(五) 綜合能源利用效率高于 70% 且電力就地消納的天然氣熱電冷聯供等。
從以上的解說可以看到,分布式發電的范圍還是很寬的,除了核電外,基本上包括了目前所有的發電形式。由于各種發電形式差別很大,如果硬采用一個標準,可能會造成很多資源浪費,在國家電網公布《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設計規范》中,就可以看到,有些條款和光伏項目并不相符。
3.1.2反孤島裝置anti-islanding device
可向分布式電源并網點主動注入電壓或者頻率擾動信號的專用保障設備,消除逆變器設備自身防孤島檢測失效帶來的安全隱患。
5.6 C 變流器類型分布式電源接入容量超過本臺區額定容量25%時,配變低壓側刀熔總開關應改造為低壓總開關,并在配變低壓母線處裝設反孤島裝置;低壓總開關應與反孤島裝置間具備操作閉鎖功能,母線間有聯絡時,聯絡開關也應與反孤島裝置間具備操作閉鎖功能。
文中的反孤島,和逆變器標準中的防孤島,英文都是anti-islanding,而光伏系統所有的標準,我國沒有原創,都是從英語中翻譯過來的,因此可視為這兩者是一樣的東西,防孤島功能是光伏并網逆變器最基本的一個工作模式,不存在失效的可能,因此這一條并不適合光伏系統。
5.4 短路電流計算:分布式變流器型發電系統提供的短路電流按1.5倍額定電流計算。
組件的短路電流最大不會超過額定電流的15%,因此這一條也不適合。
建議分布式光伏單獨建一個標準,避免資源浪費。